11月1日第四个“世界流感日”——正确认识“流感”很关键

今天(2021年11月1日)是第四个“世界流感日”。这一年,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,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重叠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如何提高公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控意识,做好自身防护,降低感染流感及高危人群的严重并发症风险,是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。

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,具有传染性。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,在全球范围内,流感每年导致大约5%-10%的成人和20%-30%的儿童被传染,并导致了五百万例重症病例和65万例死亡。据中国一项新的研究表明,中国每年因流感而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为8万8千人,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8.2%,这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。

据了解,今年3月以来,全国流感发病率又有逐渐上升的趋势,这与总体防控稳定后,人群流动明显增多,大家的防控意识有所提高。特别是今年全国大面积降温,气温骤降,也容易引发流感。感冒高发季节,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,1、加强公众流感危害及预防宣传;2、医院应加强流感监测,建立预警机制,减少病人预检分诊时间;3、家庭储备抗流感病毒药物,以防不时之需。

感冒和流感,一字之差是很大的不同,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最大区别就是流感症状来势凶猛。于广军教授还强调: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由流感病毒引起,甲流、乙型、丙型四种,甲流、乙流是引起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。流涕、鼻塞、低热等是流感的危害性较普通感冒要严重很多,症状较轻,一般会在1周内自行痊愈,对正常工作和学习影响不大,并发症较少。而且流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,对器官的损害很大,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。同属于呼吸系统疾病,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很大不同。

高风险病人在得病后更容易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、感染性休克等多种严重并发症,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。上海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主任张婷教授指出:虽然比流感爆发前的年度流感高峰低,全国流感的检出率已经在上升,上海市儿童医院乙流检测为甲流检测的16倍—20倍,以乙流为主的流感现在已经出现了,较以往更早的流感高峰。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点高危人群是6~5岁儿童、老人和慢性病(慢性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)患者及孕妇,在出现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情况时,比例相对较高。一般来讲,抗病毒治疗的黄金时段是48小时,一旦患上流感,应尽早就医并接受抗病毒治疗,切忌滥用抗生素和输液。

流行性感冒高度传染性,密切接触者有互相感染的危险。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是飞沫传播,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等方式,通过口腔、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,通常需要1-7天。张婷教授说:预防流感和新冠肺炎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例如,经常洗手,保持室内通风,流感高发季节要少去人多的地方,在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,用手臂或纸巾遮住口鼻,然后洗手。如果有疑似流感症状,要主动自我隔离,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。在流感季节,一旦孩子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症状,学校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、接受治疗,并按医嘱在家休息。如果是流行性感冒,在生病前不要去上学,并且至少要隔离一周,以避免学校传播。与此同时,学校要积极做好预防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,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、正确洗手的方法,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
据介绍,目前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,如市民熟悉的奥司他韦,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。二是新型抗病毒药物 RNA聚合酶抑制剂,这是一种全新机制的抗病毒药物(玛巴洛沙韦),作用于病毒 RNA复制阶段,比传统药物作用位点早,清除病毒的能力更强,使用方法非常方便,整个病程只需服用一次,用于治疗12岁以上的甲型、乙型流感患者,给病人带来便利的治疗方案。

据 III期临床资料显示,玛巴洛沙韦在服药24小时左右就能基本清除体内流感病毒,大大缩短流感的整个病程,迅速缓解症状又能降低病毒传播的危险。

每到秋冬,流感疫苗接种高峰期。“2018-2019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”推荐优先接种对象是6-5岁儿童、60岁及以上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、医务人员、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、护理人员、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等人群。

最后,希望大家提高流感的防御意识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外出,出门戴口罩。了解流感,预防流感,防治流感,需要大家齐心协力。


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